有人说,人生的选择如同河流,向东向西,终要寻一处入海的出口。闫建辉的故事,大抵如此。世人常羡慕都市灯火,年薪丰厚、股权在握,仿佛金山银海尽在眼前。然而,灯火再盛,若不能回到心安之地,不过是一场空响。
2013年的三月,江北机场的雨密密洒下。34岁的闫建辉,提着行李,心里却沉重如铅。杭州的漂泊生活带来丰厚的物质,却夺走了团圆的日常。上市路演的会议、飞机餐的寡淡、护理用品的清香,混合在一块儿,竟让他猛然醒悟:若是再漂下去,家不过成了过年时才会亮一次的空房。于是,一条微信飞出:“我想回来了。”回应也快:“正缺个能打仗的兄弟,要不要来?”他便拍下辞呈,舍了那未兑现的期权,带着十二年快消经验,回到山雾沉沉的重庆。他给自己立下的第一个目标,不是利润,不是规模,而是四个字:“把根扎下”。
公司最初,不过借来的仓库,两张折叠桌,三名员工,门口一块“省区总代理”的牌子。生意虽小,却是熟路,能保现金流。真正的拐点,在2015年。永辉超市的一张供应商准入表让他惊觉:若无工厂,终究是别人货架上的过客。于是,在贵阳郊外一条断头路,他租下破旧厂房,买来二手设备,刷上“喜上喜”的手写招牌,产能一天三吨,勉强能满足超市“小批量快周转”的节奏。首批产品是火锅调理包——麻辣牛肉片、酸菜鱼、菌汤锅底。厂房里冷风阵阵,六个人围着木炭取暖,却被蒸汽和辣椒香熏得满脸通红,那是创业者特有的温度。
展开剩余63%然而,机会往往伴随陷阱。2017年火锅底料市场迎来黄金时代,销售额飙升。闫建辉一度“什么都想做”,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结果是淘宝亏损,工厂疲于奔命。他在复盘会上留下八个字:“砍SKU,做爆品。”于是,团队All in,推300克方块火锅底料,销售破千万。这才明白,犹豫是最贵的成本,专注才是真正的利器。
2019年,他遇到老牌企业宏佳食品。仓库里员工平均年龄五十,系统停留在XP,但渠道名册却写满了重百、家乐福、人人乐。他看得明白:“这是一张旧网,却仍能捕鱼。”两月收购,保留所有老员工,更新系统,销售额翻倍。老员工老周领年终奖时落泪:“以为要退休了,没想到还能过生日。”随即,他又收购君王食品,接下新世纪超市业务。渠道网络逐渐织密,如蛛网般铺满西南。
2020年疫情来袭,餐饮停摆,火锅底料反倒成了慰藉人心的刚需。他写下第二行战略:“从卖味道到卖文化。”于是有了“长江号子”,包装上印重庆地标,宣传片请非遗传承人喊号子。产品逻辑也随之升级:牛油减少四成,花椒辣椒晒足百日;乳酸菌入锅底,七十二小时低温慢酿。坚守一条底线:自己能吃,家人能吃。
到如今,他已孵化出多个子品牌:火锅底料的哆佰味,特色小吃的喜上喜,复合调味的长江号子,贵州米粉的苗锦记,重庆小面的雍禾记。各自为营,又能合力,宛如四根筷子,既能独立取物,也能并力支撑。他的理念很简单:“慢就是快。一棵树先栽活,再种第二棵,终有一天,会连成一片森林。”
谈及未来,他直言最缺的是资金、人才与时间。资金可加速,人才能定方向,时间则是跑完全程的根本。至于上市,他说过:“若有一天敲钟,那该是全体员工的钟声,而不是我一个人的。”
2025年春,他签下南明区招商协议,推出贵州米粉系列,90秒即可还原街头风味。他的设想是,把产业链打通:从肉牛基地到预制食品,再到连锁小面馆,任督二脉一旦贯通,便能将模式复制,扩展为更大的版图。
倘若要给这段历程下个注脚,那便是“务实”二字。务实不是保守,而是让每一分钱、每一分力都烧在最合适的火候上,恰如重庆火锅,牛油厚重,辣椒辛烈,却只有火候掌握得好,才有那一口回味。
愿所有扎根泥土的人,都能等来属于自己的森林。愿每一份辛劳,都终将化作生活的幸福与祖国的力量。
发布于:山西省股票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