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10月18日,一位国际校友专程自远方来——他便是1965年首批华东师大留学生代表、如今已年近八旬的越南籍留学生黄茶。“我刚满18岁,从越南中部的一个农村来到中国留学,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青春时刻。”60年前,这位初代来华留学生,从中越边境的凭祥火车站登上国际列车直达上海,从此“华东师大就是我们在异国他乡的第二个家。”
黄茶走上母校讲台
今年恰逢中越建交75周年,当天师大中外师生共同演绎了黄茶亲自作词谱曲的歌曲《我的华师大》:“我的华师大,你是我青春年华的一切,岁月会老,初心不褪……”在质朴的歌声中,满含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
展开剩余77%中外师生共同演绎黄茶创作的《我的华师大》
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也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黄茶这批来华求学的外国人,见证着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留学教育事业悄然走过60个春秋。
1965年学校欢迎越南留学生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宣布“接受和培养留学生是我国应尽的不容推辞的一项国际主义义务”。华东师大迅速启动相关筹备与部署工作,于1965年6月正式成立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与汉语教研室,为接纳国际学生、开展对外教育筑牢制度与教学根基。同年8月19日,黄茶等210名越南青年来到上海,走进师大校园,成为该校首批外国留学生。
黄茶在长风公园留影
有意思的是,黄茶很小时候就与汉字结缘。高中选择语言课程时,他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投向汉语。“20世纪60年代,越南跟中国在很多领域交流频繁,我更加觉得,掌握好中文,以后肯定有用。”1966年他返回越南,进入河内大学中文系任教,并担任中文系翻译室主任,从事中文教育40年直至退休。很多学生循着他的足迹,也来到华东师大留学深造,让中越教育交流的薪火代代相传,续写着两国文化交融篇章。
至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华东师大在中文系下设立对外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全国首批设立该专业并招收本科生的4所高校之一。这一突破,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从“语言培训”向“独立学科”的跨越——从此,汉语教学不再是零散的课程,而是拥有规范体系和学术尊严的学科领域,为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搭建起专业化、系统化的平台。迄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来到丽娃河畔,在对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开启与中国文化的深度对话。
在来华留学暨国际中文教育60周年成果展上
华东师大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黄美旭报告来华留学暨国际中文教育六十年工作称,华东师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正持续扩大,从最初的几百人到现在一学年的五千多人,已累计培养了十万多名国际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并且,建立起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从专业学位到学术学位,面向中外学生的完整学历教育培养链。
参观60周年成果图片展区
当天,华东师范大学与拥有中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瑞典等国近40家会员单位的亚洲仿真联盟合作,共建“国际组织实习生生源基地”在校揭牌。同时,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步启动,聚焦“中文数字学习智能体”研发、“中文+专业”产品拓展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三大方向。
原标题:《初代留学生年近八旬返校,中外师生合唱他写的歌,全校留学生已从两百增至五千》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题图说明:华东师大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宋莉乐来自美国,怀揣着穿遍56个中华民族服饰的心愿,行走在中国大地。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