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浚凯与\"黑白\"系列的不解之缘
从《重案六组》的辉煌到如今\"黑白\"系列的持续输出,导演赵浚凯似乎陷入了某种创作定式。最新作品《黑白局》作为该系列第五部,依然延续了前作的平庸表现,让人不禁质疑这位曾经打造过经典刑侦剧的导演为何执着于这个日渐式微的系列。
演技对比下的鲜明落差
展开剩余71%剧中主演杨旭文与老戏骨王砚辉的对手戏,将表演水平的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王砚辉仅用几个微表情就完美诠释了老刑警的威严形象——从最初带着笑意的训诫到突然冷峻的\"欠修理是吧\",层次分明的表演令人叹服。反观杨旭文,其表演始终停留在单一维度:打戏时生龙活虎,文戏时却呆若木鸡,说话时习惯性噘嘴的小动作更成为观众注意力的焦点。
动作与剧情的割裂感
不可否认,杨旭文的动作戏确实可圈可点。在列车狭小空间里完成的螺旋腿\"起飞\"、干净利落的扫堂腿等动作设计,颇有几分成龙式动作喜剧的观赏性。但一旦脱离打戏,角色塑造的苍白便暴露无遗——面对上级时唯唯诺诺,与同事相处时又咄咄逼人,这种缺乏逻辑的性格设定让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创作窠臼的重复循环
《黑白局》延续了该系列惯用的\"不打不相识\"套路和老带新模式,但创新乏力。杨旭文继《黑白诀》后再次饰演类似角色——鲁莽冲动、目无纪律的年轻警察,表演方式也未见突破。这种创作上的自我重复,不仅消耗了观众的耐心,也让王砚辉等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演沦为对牛弹琴。
从《黑白禁区》的4.8分到《黑白森林》的6.1分,这个系列始终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最新作品《黑白局》能否突破这一魔咒?从目前呈现的品质来看,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当创作陷入模式化,当表演停滞不前,再多的动作场面也难掩故事内核的空洞。这或许正是国产类型剧需要集体反思的症结所在。
发布于:福建省股票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